一支粉笔 两袖清风 三尺讲台 四季耕耘
张海英,女,40岁,大学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现任市第三十八中学物理教师兼教研组长,曾获得荣成市优秀班主任、荣成市优秀教研组长等荣誉称号。
秋日的阳光明媚却不刺眼,阵阵微风送来不远处琅琅的读书声,间或传来学生们大声回答问题的声音。在市第三十八中学九年级一班的教室里,同学们正展开热烈的讨论,一位中等身材的女老师边巡视课堂,边关注着学生们的讨论,不时地停下来点评几句,课堂气氛活跃而紧凑。这位教师就是市第三十八中学物理教研组长、九年级物理教师张海英。从教以来,她一直奋战在教学一线,教学成绩始终位于年级前列,带领的团队参加过多个课题的研究,成绩斐然。
用博爱的胸怀关注学生成长 能走进学生的内心,是师者最大的荣耀。小玲(化名),一位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不喜欢交朋友的女生,总把自己的内心包裹得很严实,让人无法走近,她闪烁不定的眼神中隐藏着一种心酸和苦楚。通过调查、走访,张海英了解到,在小玲上小学时,家里发生了变故,小玲一直和爸爸相依为命,导致她的内心敏感而脆弱,经常把自己封闭起来。 为了帮助小玲度过这段心理迷茫期,张海英多次与小玲的父亲沟通,建议他每天能抽时间和女儿聊天谈心,多说一些开心的事,增进父女之间的感情。在学校,张海英给予小玲更多的关注,引导同学多与其交往,让小玲感受到班级、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课堂上,张海英经常提问小玲,给她展示自己的机会,帮其找回自信。“小玲虽然性格内向,但是很聪明,学习上也很认真,每次回答问题都很到位,解题的思维也不错,是个有潜力的孩子。”周末,张海英有时还会把小玲带回自己家,为其做饭,让她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玩。虽然要照顾的孩子多了,自己辛苦劳累,但她心甘情愿。 付出总有收获。一次次的嘘寒问暖,一次次的情感交流,让小玲从心底里接纳了张海英,慢慢敞开心扉,愿意向她倾诉心事了。班级队伍中又多了一位开朗乐观、积极进取的女孩。中考时,小玲以高出分数线20多分的优异成绩跨入了高中的大门。看着他们父女拿着通知单那兴奋激动的神情,张海英长舒一口气,自己的付出能帮助一位孩子健康成长,她觉得很欣慰。也许,这就是教师工作的魅力所在。
用赏识的眼光激发学生兴趣 被发现、被肯定、被赞赏这是每个学生内心的渴望,张海英总能摸准学生的心理脉搏,因材施教。班上一名叫小杰(化名)的男生,不爱说话,学习劲头不足,成绩不突出。通过观察张海英发现,小杰字写得不错,作业本总是十分干净整洁,思维也很活跃。于是,张海英每次作业点评时,总会提到小杰的名字,让大家欣赏他的作业。被当众表扬,大大激发了小杰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张海英经常把有难度的题“抛”给小杰,或让他当“小讲师”,为同学讲解习题。清晰的讲解、严谨的思路,让同学们对小杰刮目相看,这份荣耀点燃了他的学习热情。慢慢地,小杰爱上了物理课,优秀生的队伍中也有了他的身影。一次物理竞赛前,小杰一直犹豫自己要不要报名,一来没有多少人对他抱以希望,二来自己从来没参加过类似的比赛,感到有些怯场。张海英对他说:“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的实力,我相信你一定行。”在老师的鼓励下,小杰报名参赛,并积极备战,最终不负重望,在全市物理特长生比赛中取得了校级第一名、市级三等奖的好成绩,中考成绩也名列前茅。
用创新的理念打造魅力课堂 “让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都有所收获”是张海英追求的目标。虽然已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但她没有自我满足、停滞不前,而是不断开拓思路,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中,张海英强调“以学为本,因学论教”。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她就采用小组长竞争上岗、组长挑选组员的捆绑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变得乐学、爱学,享受特色课堂。 “珍惜课堂时间,就是珍惜学生的生命。”备课中,张海英总是设计好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有效避免课堂时间安排的随意性、盲目性,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着眼于高效率,力求用最少的时间得到最大的回报。她的课堂真正做到了充实而不忙乱,有序而不呆板,活泼而不散漫。 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来,张海英任教的班级,物理成绩都很突出,中考成绩更是喜报频传。她是青年教师的榜样,是学校树立的典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张海英表示,自己的教育之路还很长,唯有不断努力探索、实践反思,才能有所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