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荣成 专题 旅游 人才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商家 手机版
新闻 新闻 市情 镇区 名企

荣成 | 城市文明的石岛表达

来源:掌上荣成 作者:荣成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9-28
摘要:石岛 荣成是全国第一渔业大市(县级),海洋文化厚重,海洋文明悠久。 石岛则是一座千年历史渔港,是荣成海洋文明集大成者。这里,既深受海洋传统文化熏陶,又承接着现代文明浸润,形成淳朴、包容、开放、创新、慈善的海洋文化特征。海洋文化所积淀的文明精

石岛

荣成是全国第一渔业大市(县级),海洋文化厚重,海洋文明悠久。

石岛则是一座千年历史渔港,是荣成海洋文明“集大成者”。这里,既深受海洋传统文化熏陶,又承接着现代文明浸润,形成淳朴、包容、开放、创新、慈善的海洋文化特征。海洋文化所积淀的文明精髓,根植于石岛人民心灵深处,融入渔家生活之中,成为人们日常习惯和行为操守。

在文明城市建设过程中,石岛管理区将优秀的海洋文化与现代城市文明有效融合,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文明新风,让文明在这片土地上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生态文明“海陆空”

 
 
 
 
 
 
 
 

生态文明,是城市文明的外在表现。

建设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生态安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文明城市,石岛开启的是“海陆空”全生态立体模式。

海洋是石岛发展的优势所在,也是区域发展的希望所在。石岛人深谙这一点。

在“海上”,管理区实施了“修复海洋生态”“修复海岸线”两项生态工程。

修复海洋生态,就是让大海“自由呼吸”,让鱼儿“自在游弋”。为此,管理区请来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启升,在宁津街道东楮岛建立了面积3000亩的碳汇渔业试验基地,在海底打造人工“海洋森林”,这一做法对生态修复和海洋产业后续发展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价值。这一研究,也为我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基础性数据。

 

 

今年初,桑沟湾海域获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站在美丽的桑沟湾畔,眼前展现的是一幅立体画面:海面浮动着大型休闲平台,水中嬉戏着成群的鱼儿,水下大叶藻长成茂盛“草原”,海底参贝自由栖息。

海岸线修复,让多年被海水冲刷破坏的海岸,重新焕发原生态魅力。

管理区在宁津街道等处开展了修复改善海岸生态环境工程,对全区的近海养殖进行了规范和清理,对渔港码头实行了“社区化环境保洁”,建起了石岛滨海公园……

 

 

眼下,石岛125公里海岸线,处处是靓丽风景,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海岸。

在“陆上”,将排污治理作为生态“1号工程”,远离环保“红线”。

通过航拍可以看到,投资2亿元的八河污水处理厂规模壮观。4万吨污水处理能力和20公里管网建设,可覆盖东山、王连两个街道和工业园周边60多个村、300多家企业,10月将试运行。加上老城区两处6万吨污水处理厂,至此,全区所有农村污水,将全部按城市化标准收集、处理、排放。

这只是石岛大手笔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中的一笔。

为及时对石岛区域内13条主干河流及15条支流进行综合治理,管理区以委托的方式,由金融部门提供10亿元贷款,开展“区域河流综合治理工程”。目前,已投入2000万元专项资金,对西王门河生态进行全面修复,使西王门河流域水清岸绿。建立“生态石岛”数据库、影像资料库,对八河水库周边村庄、渔港码头、60家修造船企业及581处规模养殖场实施动态管理,把“绿色”作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不越雷池一步,不逾规矩半分,成为生态石岛“大命题”下石岛人的自律。 

在“空中”,着力消除“腥臭”等嗅觉“污染”。

丰富的海洋资源,使石岛成为冷藏、运输、加工、养殖的重要生产基地,相关企业一度多达上千家。但石岛管理区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增长。

管理区投资2亿多元,先后对港湾街道200多家貂狐养殖场、100多家鱼粉加工厂和众多小冷藏厂进行拆除,引进总投资90亿元的歌尔智慧小镇项目,打造生态宜居示范区。

踏入歌尔山海栖居板块的众创空间,闻到的是花香,听到的是鸟鸣。

歌尔集团董事长姜滨说:“石岛的山海生态环境,是原汁原味的‘自由呼吸’。”

改善空气质量,除了消除扬尘腥水,石岛管理区还对辖区240多台燃煤锅炉进行淘汰改造,对191家养殖场户实施拆除,对污水管网进行改造,解决气味污染问题,推进大气污染综合防治。

石岛的碧海蓝天,在生态文明的折射下,展示出人与自然融洽共生的和谐画卷。

 

 
 
 
 
 

 

 
 
 

民俗文化系乡情

 
 
 
 
 
 
 
 

石岛依海而兴,因港而名。海洋性特征是石岛民俗文化的鲜明印记。

在文明建设中,石岛管理区把民俗文化醉人的乡情,演绎成看得见的乡愁、美丽乡村建设的软实力。

秋日踏访石岛,东楮岛、东墩、东苏家、渠格、留村、西车、牧云庵等优秀传统文化村庄,被大海、阳光、沙滩、鲜花、果实所萦绕,美景如画。

 

 

在东墩村,记者恰遇山东电视台大型系列纪录片“齐鲁家风”栏目组拍摄还原谷牧同志的家风和革命事迹,展现齐鲁优秀家风在新时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果。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妈妈一样的爱》《小官大道》两部电影,山东电视台“乡村季风”栏目,荣成市一部音乐形象宣传片正在石岛拍摄,而荣成首部本土院线电影《沿海出发》,也即将开机。影视人看中的正是石岛具有鲜明特征的北方渔家文化。

正如摄制组所言,石岛优秀的海洋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正开始一场美丽“邂逅”。

石岛管理区宣传群团办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管理区先后接待了中央电视台、韩国KBS以及湖南卫视等30多家国内外权威媒体和摄制组采风创作。今年就已接待国家和省级各类新闻媒体采风团和大型电影、电视摄制组20多家。

 

 

石岛海洋文化成为传播荣成对外形象的一张闪亮名片。

这些都源于石岛对民俗文化的整合挖掘,使弘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深度契合。

管理区借助专业机构,深入挖掘区域民俗、历史人文资源,已培植起东楮岛海草房、东墩红色教育基地、留村元代古墓、西火塘寨荣成民俗等10多个传统文化特色旅游项目。

西火塘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经理王祖强深有感触:“走近这些景点,让人不由沉浸到深邃的历史与文化的‘海洋’中。”宁津街道东墩村党支部书记刘书联告诉记者,以谷牧旧居为中心,街道续建了先贤人物馆、乡情民俗馆、将军展览馆等景点,形成了以红色和传统文化教育为主题的院落群,村里每年接待游客几万人。

管理区还启动了桃树园、大鱼岛、西车、牧云庵“一山一水一花一画”美丽乡村建设,围绕石岛山,挖掘“画村” “花村”“海上大寨”等历史文化资源,建设书画堂、陶艺展示中心、花卉展示交易中心、花海等特色景点,发展乡村生态游和文化旅游,被列入全市海港风情片区示范区。

曾用毕生精力撰写《牧云庵村志》的牧云庵社区“史学家”宋仁斗老人说,“画村”的渔民画家,描绘的就是渔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管理区还投资2亿元,打造桑沟湾、东楮岛、凤凰湖3个国家级休闲渔业基地,新上泓泰海洋牧场、鹁鸽岛环岛游、龙门湾海鲜街等5个休闲体验项目,大力发展滨海旅游、海上观光、休闲娱乐等文化新业态。

泓泰海洋牧场经理林增源说,入夏以来,海洋牧场已接待游客10多万人次。人们远道而来,不只为了吃顿海鲜,而是缘于海鲜背后蕴含的文化记忆。

把渔家风情浓郁的渔民号子推向中央电视台,让震撼人心的石岛大鼓响彻荣成市内外,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专业委员会创作实习基地落户桃园街道,中标院·艺术乡村研究所荣成海草房研究基地落户宁津街道,中韩文化创意产业园,马栏、崮山前、东岛刘家、大鱼岛等14个历史文化名村,将陆续启动开发……

一个个民俗文化项目珍藏着久远的乡愁记忆,蕴含着浓郁的古韵新风。

“石岛在弘扬传统文化中闯出市场化路子。”中国百名专家学者在石岛管理区研讨古村落保护时如是评价。

截至8月底,全区滨海旅游接待客人近百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上亿元。

 

 
 
 
 
 

 

 
 
 

“石岛好人”溢芬芳

 
 
 
 
 
 
 
 

石岛先民以渔为业。海纳百川、深仁厚泽、共祈平安、敬重生命是石岛海洋历史文化的内涵之一,也是石岛渔民的人本性格。

这种文化内涵和文明底蕴,张扬、放大了石岛人的诚信与善良。

9月18日晚,许多石岛人都守在电视机前,收看山东卫视《齐鲁先锋》“迎接十九大”专题。当晚讲述的是一个“播种爱心,收获芬芳”的暖心故事。

 

 

刘艳芬,石岛管理区宣传群团办群众团体科科长。她从2006年起开始从事关注弱势儿童群体志愿服务工作,创建芬芳青少年社工中心。目前,中心资助困难学生116人,拥有社工志愿者300多人。10年来,她个人帮助或倡议救助孤儿、贫困、失亲、留守、残疾儿童近200人,个人资助和号召志愿者累计捐款100余万元。

今年,刘艳芬先后被评为“山东好人”和“中国好人”。以她事迹为原型的电影《妈妈一样的爱》,刚刚杀青。

刘艳芬,只是石岛一个个正能量故事中的其中一位。

今年以来,《大众日报》《威海日报》《荣成时讯》等报纸和网络媒体,纷纷报道了刘艳芬、张晓东、周大运、毕巧花、梁玉萍、张乐、谭道洪等一批“石岛好人”崇德向善的事迹。加上之前挖掘报道的张文茹“网络寻找托付人”、 东山街道石头河村“邢翠花火场救人”、石岛公交司机“夜送走失老人”、港湾街道个体户“汤序威帮助残疾人”、斥山大酒店保安“于志强海水浴场救人”“马世波海阳救人不幸牺牲”等等,“石岛好人”用爱的力量、人格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坚持的力量,把平凡而普通的好事做到了令人感动的地步,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波又一波澎湃汹涌的正能量,为荣成这座文明之城增添了浓墨重彩。

据统计,2015年以来,石岛管理区先后有38人次被评为威海、山东和中国好人。

这一现象被誉为“石岛好人”现象。

《大众日报》记者彭辉评析:石岛优秀海洋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是造就“石岛好人”现象的历史根脉和文化渊源。 

今天,石岛深耕文明土壤,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石岛好人”层出不穷的内生动力。

石岛是中国共产党荣成党组织的重要发祥地。管理区修缮了荣成第一个党的地下组织活动场所——“龙山革命纪念馆”,建立了谷牧旧居和传记馆,这些红色教育基地,成为后人追随党并引以为荣和广为传播的“红色种子”。

《大众日报》记者逄春阶深入采访张晓东后感慨道:“晓东作为个体经营者,主动递交入党申请书,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证明石岛的政治生态环境引人向上、民心向党。”

近年来,石岛管理区坚持把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摆在与经济发展同等位置。从画、花、海草房等民俗中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民众素养和情操,以家训家风培育村风民风,使之汇成大氛围的社会文明之风;连续多年抓道德典型选树,全区形成了道德典型集群的社会现象;围绕送文明、送健康、送温暖、送欢乐等系列主题,组织引导上百个服务团队、万余名志愿者服务者,广泛开展多项社会公益行动,用时代正能量引领社会风尚。

大力培育和宣传具有示范效应的典型,为文明城市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牵引力。借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也催生了新典型“井喷”式涌现。

管理区通过《渔都石岛》报和“港城石岛”微信平台,在创城中及时推出了一批“微典型”。修锁工毕文亭,给孩子留下人间最后的温暖;个体户单香荣,联合“海鲜大嫂”成立资助团队;单亲妈妈周菲菲,边打三份工边资助贫困孩子;农村妇女周小红,教贫困孩子做家务给予亲情帮扶;老战士谭受宽,不辱使命一心向党,一个又一个身边的人和故事,暖了人心,照亮了整个城市。

为配合创城,石岛的志愿者自发创作和出演了MV《和你一起去看海》,播出后在全市引起强烈反响。

典型潮涌逐浪高。

这些故事,从一个小行动、一件小事情、一个小闪光点,引证出大爱、大善、大操守。

映红山社区居民宋女士说,创城中涌现出的这些身边典型,百姓认可,好学易做。

记者曾直接或间接参与了部分“石岛好人”的采访,深感正是这些“好人”的引领,人们在创城中潜移默化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思想和行动中,实现了好人与群众的心灵契合。

文明创建是走向文明社会的“铸魂工程”。

一个好人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模范就是一座丰碑。这些是支撑“铸魂工程”的“脊梁”。

文明创建让城市文明程度跃然攀升。

采访中,管理区党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习总书记强调,‘要会做人,做好人,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珍惜自己的人格魅力,洁身自好,做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我们就是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在创建中提升市民素养,塑造城市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以此把16万石岛人民带入更高的文明境界和道德高地。”

 
 
 
 
责任编辑:荣成
首页 | 荣成 | 专题 | 旅游 | 人才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商家

Airc.cn鲁ICP备19021707号-2 Airc.net.cn ICP证:鲁ICP备09065580号 技术支持:平台技术由风云软件开发有限公司提供

电脑版 | 移动版鲁公网安备 37108202000325号 图片均来源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立即删除。电话:0631-3882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