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来,我多半时间在海上工作,遍及我国海区。可以这么说,中国所有的岛屿我几乎都上去过。大海与我有缘,她是我的故乡,我这一辈子注定与海分不开。 ——张序三
8月的一天上午,“我骄傲,我是荣成兵”采访组前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原副司令员张序三老人家中,采访这位有着非凡经历的荣成籍海军中将。 北京刚下了一场透雨,带走了夏季残余的炎热,空气清新怡人。 张老虽然年近九旬,但依然激情澎湃。在与他的交流中,我不时地想起大海:大海的辽阔丰富,大海的碧波荡漾,大海的急流飞溅…… 张老的名字是与海军联系在一起的,张序三将军的成长史也是中国海军的发展史。
张序三中将近照。
![]() 16岁入党,放哨、站岗、埋地雷、当教员……参军后转战南北,英勇顽强
张序三生于1929年,斥山街道大泊子村人(现名“东泊子村”)。1940年11月,张序三的父亲张世沂参加了八路军,编入山东纵队5旅14团。 因为是军属,张序三享受了抗日民主政府给予的特别优待,学费全免,书也由公家发。1940年至1945年,张序三在大泊子村中心学校读书。期间,张序三除学习文化知识外,还积极接受革命真理,并于1944年秋参加了青年抗日先锋队,放哨、站岗、收集敌情。 抗日战争中,胶东敌后根据地人民充分发挥创造精神,采取各种形式打击敌人。电影《地雷战》反映的就是胶东地区民兵依靠土制地雷将进村扫荡的日军炸得落荒而逃的场景。海阳地区民兵是山东省最早研制、使用地雷的抗日武装。他们研制的踩踏式地雷因宜学宜用、杀伤力大被广泛应用。一天,张序三所在的青年抗日先锋队得到上级发的一箱手榴弹和二枚地雷。瞅着这些神奇的“铁疙瘩”,张序三开始琢磨:怎么能让它们为抗日作点贡献?“石岛城门外是鬼子兵和汉奸经常出入之地,咱们到那里埋一枚试试,怎样?” 张序三提议。他的想法得到了小伙伴们的一致赞同。 学会埋地雷的方法后,张序三等人开始行动了。他们趁着天黑摸到石岛城门外,迅速埋好地雷,并在上面竖了一个稻草人,上面贴着标语:“炸死日本鬼,活捉唐焕章!” ——唐焕章是当地的大汉奸。 第二天上午,唐焕章的小儿子经过此处,看到这条标语,愤怒之余便用脚去踢。他没想到的是:地雷拉线的一端连在稻草人身上。只听“轰”的一声,雷壳铁片爆裂,四散飞击,唐焕章的儿子当场毙命。 1945年,16岁的张序三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内战。我军在抗击敌人的同时,积极动员广大青年参军,壮大力量。1945年1月,在沟王家村小学当教员的张序三与几个同龄人商议:“咱们当兵去吧!”“好,什么时候走?”大伙齐声响应。“今晚!”张序三语气坚定。当天晚上,32名青年在张序三的带领下,连夜赶到胶东军区石岛指挥所报到,受到部队首长的热烈欢迎。 张序三入伍后被编入石岛指挥部第2连1排2班当战士。1945年10月,参军仅有9个月的张序三被任命为东海独立第3团第3营7连政治指导员。等待他的是一场恶仗——威海古陌顶阻击战。 《胶东雄师——第27军、31军、32军、41军征战纪实》这样记载威海古陌顶战斗:1947年10月13日,敌以2艘军舰掩护8条帆船向威海海口驶近,以舰炮火力向我棉花山一带阵地轰击,掩护整编第25师108旅322团于半月湾登陆。我一线守备部队以火力杀伤敌军后,主动转移阵地,使敌登陆得逞。为确保威海市安全,我东海军分区以独立第3团坚守古陌顶阵地,并集中独立1团、2团,向东山花园与棉花山之敌实施反击,力求歼敌一部,恢复原阵地。我经一夜攻击,敌火力猛烈,依托阵地固守,我伤亡较大,仅歼敌一小部,攻击一再受挫,遂于拂晓前撤出战斗。 在这次战斗中,张序三负伤,住在一位老乡家休养。伤愈后,他返回东海独立第3团第3营,任3连政治指导员。 此后,张序三参加了烟台凤凰山攻坚战、牟平城南阳阻击战、威海槐云北山攻坚战等若干次战斗。1948年12月,东海独立第3团被编入华东野战军教导师第3团。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1949年4月至6月,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的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以摧枯拉朽之势向敌人发起猛烈的进攻。张序三参加了渡江战役,进驻江阴城后,负责看管俘获的国民党海军“永绩”号炮舰。 人生的方向,往往会因偶然的事件而改变,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人生际遇”。也有人认为,所有际遇其实都是必然的经历。很难说哪种观点正确,我们只知道这次看管,是张序三首次与舰艇结缘。 ![]() 张序三中将为家乡荣成题词。
![]() 战火硝烟中诞生的人民海军急需专业人才,打着绑腿上舰的政工干部改当副舰长
中国共产党建人民海军是大势所趋:1949年4月,解放战争虽已取得决定性胜利,但是,美国支持下的国民党势力不断叫嚣要卷土重来,帝国主义也可能从海上侵略,为了追歼海上残敌,保卫新中国,必须建立人民海军。 参加中国人民海军建设的先锋,是国民党军队里的起义部队。 渡江战役发起之前,长江下游的一些国民党海军舰艇官兵正酝酿起义。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的一支强旅占领南京国民党总统府。此时,敌海军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率25艘舰艇在南京以东江面起义,另一部23艘舰艇在镇江江面向我军投降。 当天,根据中央军委命令,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省泰州白马庙宣告成立。张爱萍将军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教导团第3团改编为华东军区海军警卫团,张序三被挑选到南京海军联合学校第5大队3中队任政治指导员,也是学员,学习海军舰艇知识和技术。 1949年10月25日,张序三被分配到国民党海军的起义舰艇“美盛”号军舰,担任政治干事和中共党支部书记。“美盛”号后被改名为“黄河”号。 当时我军上舰的,基本都是带着满身硝烟、打着绑腿的陆军战士,这也使新中国海军的成长付出了惨重代价。 我军缴获一艘敌舰后,派一个班的战士前去看守舰艇上人员,同时跟随他们学习海军知识。几天后,这艘军舰在长江口外抛锚。敌舰长很“热情”地邀请我军战士到底舱一个封闭的仓库里,跟一名军士学习穿救生衣的方法。这位军士演示不到半小时,敌方一名勤务兵喊敌舰长“出去有事”。敌舰长走后不久,这位军士让我军战士试穿一下,自己走出了舱门。紧接着,只听“砰”的一声,水密门关上了,接着电灯也灭了,全舱一片漆黑。这艘军舰迅速起锚,乘着夜色开往台湾。 这样的不幸事件还有许多,不懂舰艇,只能受人摆布! 在“黄河”号军舰上,张序三除团结改造起义的国民党海军士兵外,还用心学习舰艇知识。一有空,他就去摸摸舵轮,扳扳车钟,学习识别海图、计算风流压……在他眼中,舰艇既神秘又充满着诱惑。 1951年7月,张序三被任命为“黄河”舰副政委。当年,他22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 有一天,“黄河”舰为腾出泊位给商船卸货,驶离海军码头,停靠在一个商船码头。商船卸完货后沿黄浦江下水航行。张序三提议将“黄河”舰开回海军码头。不巧的是,舰长和政委都出去开会了,哪里去找会驾艇的人? “我来驾!”张序三说完就登上了舰桥。“二车进一,正舵!”“右舵!”张序三依据平时的观察,沉着地下达着口令。在狭窄的江面上,在来来往往的船只中间,“黄河”舰缓缓前行,没有抛锚,也没有碰撞。一小时后,“黄河”舰稳稳地靠上了海军码头。 傍晚时分,舰长和政委回到商船码头。“咦,舰呢?”他们大惑不解。当他们听说是张序三开的舰艇时,既惊讶又不安。舰长说:“你不是舰长,没有向上级请示就开舰艇,胆量可真大呀!……但愿上级不追查。” 发生了这么大的事件,上级能不追查吗?张序三只等着来自上级的处分。可是,华东军区海军却很平静,这反而让张序三更加不安。 1951年10月的一天,也就是在张序三违纪将“黄河”舰开到海军码头一个月后,政委当着“黄河”舰甲板上列队整齐的官兵,宣读上级的一份命令: 任命张序三同志为黄河军舰副舰长,免去副政治委员职务。 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爱萍 1951年10月8日 “就这些?”“就这些!”“那处分呢?”“没处分。”张序三与政委一问一答。 当时的东南沿海正面临着退居台湾的国民党军队的海上封锁,一些海匪也在沿海岛屿抢劫。刚刚成立的人民海军,当务之急是培养出一批懂海军技术的优秀官兵,特别是能驾艇的舰艇长。从张序三身上,张爱萍司令员看到了一位政工干部学习海军业务的热情。“他会驾艇,那为何还让他干政工?下个命令让他当副舰长、舰长不是更好吗?”他说。 于是,便有了这样出人意料的任命。
![]() 以优异成绩从苏联毕业,成为新中国最年轻的驱逐舰舰长,海洋争锋足壮军威
1952年10月,来自中国的34名学员乘坐国际列车从北京到达前苏联列宁格勒(现名圣彼得堡),他们将在这里学习苏联先进的海军技术。张序三也在其中,被分在舰艇班。 在两年的学习期间里,这些只有高小文化的学员以顽强的毅力攻克了语言关、文化关、专业关。他们的专心致志、严以律己给苏联教官留下了良好印象。 张序三以优异成绩从苏联毕业回国后,先到“西安”号护卫舰任实习舰长,后又任“抚顺”号军舰协长,协助副舰长工作。1955年7月,张序三开始任“长春”号军舰副舰长。“长春”号等驱逐舰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军舰。站在驾驶台上,望着波翻浪涌的海面,张序三的内心无法平静。他想起了邓世昌和甲午战争时中国最大的驱逐舰“致远”舰。“‘长春’不是‘致远’,历史悲剧不能重演。”他在日记中写道。 1956年8月,张序三被提升为“长春”号舰长,时年27岁,是人民海军史上最年轻的舰长。 担任实习舰长、副舰长、舰长期间,张序三先后承担了护送国防部长彭德怀勘察长江口以北到鸭绿江口、驾舰接受周恩来总理检阅、迎接开国元勋朱德和董必武莅舰出航、参加穿山半岛演习等重大任务。 大国利器,要在守卫祖国海疆中发挥重要作用。 1962年,美国驱逐舰频频到中国海域挑衅。4月15日,美国海军两艘驱逐舰再次在我国领海线边缘游弋,我方“抚顺”“长春”两艘军舰出海监视。双方平行航行了一段距离后,美舰突然改变航行,高速向我国领海驶来。“开始绘算,准备战斗!”张序三高声命令。全舰官兵立即调整炮位,对准敌舰。一看这阵势,美舰赶紧向外海逃去。途中,还不忘发出信号:“我在公海航行,没有在你们宣布的领海线内。” 从1962年4月起,在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张序三带领“长春”号官兵同美舰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我方的严密监视下,敌舰始终不敢“越雷池一步”。 1974年1月19日,南越海军侵占我国西沙多个岛屿。为了捍卫领土主权,我军不得不进行自卫反击。这次反击战,中国军民共俘获入侵的南越西贡军队少校以下官兵48人、美国联络官1人。 但是,南越海军贼心不死,他们集结了所有的军舰,准备在南海与我方进行殊死较量。 中央军委决定,从东海舰队抽调3艘导弹护卫舰紧急南下,支援南海舰队。 舰队南下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航行路线问题。要快速抵达南沙,就要穿行台湾海峡。可是,当时国共双方正处在紧张的对峙状态,航道离台湾最近处只有几公里,还处在国民党军队炮兵的有效射程内。所以,此前我军舰南北调防,都要绕道公海,以避免在台湾海峡与国民党军队发生冲突。但是,这次军舰南下不同以往。于是,中央军委决定,直接通过台湾海峡。 舟山基地承担了这次任务。已是舟山基地参谋长的张序三积极备战备航,从军舰的武器装备到机械仪器,他都仔细检查。在通过台湾海峡这一问题上,他和同事们认真研究发信号的措词。“我编队要通过!”口气太硬。“请允许我编队通过!”有损我军声威。“我编队要求紧急通过!”不卑不亢,比较合适。当然,他们也做了最坏的打算:一旦台湾方面不答应,他们就要强行通过。 1974年5月17日凌晨,舟山基地3艘导弹护卫舰开始南下,10小时后抵达台湾海峡附近,舰上官兵都做好了战斗准备。 故事的下半部分就没有什么悬念了。有一个段子广为流传:台湾“国防部”不敢做主,向蒋介石请示。蒋介石轻轻说了一句:“西沙战事紧啊!”台湾军方心领神会,不再多言。 这段子真实性如何不得而知。但是,东海舰队穿行台湾海峡时,未遭遇国民党军队拦截却是千真万确的。东海舰队的及时到达,迫使南越当局不敢轻举妄动。 此后,张序三先后担任过海军司令部副参谋长、海军特混编队参谋长、海军学院院长等职务。1985年7月,张序三被任命为海军副司令员,1987年10月至1990年4月兼任海军参谋长。1992年10月,张序三被任命为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在海军装备建设、战略战术研究、作战训练、人才培养、依法治军等方面,他都作出了卓越贡献。
![]() 张序三副司令员(中)检查海军装备。
1988年,张序三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2003年7月,张序三奉命离职休养,同时被中央军委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他曾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是第七、第八、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八届、第九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 从黄海之滨的热血青年,到万里海疆的忠诚卫士,张序三将军一次次应对挑战,创造辉煌,他的每一段经历都是一个精彩故事,背后是他对祖国的热爱、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采访的最后,张老激动地说:“我是荣成人、荣成士兵,我永远为此而骄傲!希望荣成后生们能以先辈为榜样,真诚奉献,用行动实现人生价值,为荣成这个‘将军县’增光添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