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海带、扇贝过去都是单独养殖,现在却要把它们放在一起养。养的品种多了,为什么海水反而变好了?三种不同的海产品,它们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8月24日晚,央视七套《科技苑》走进东楮岛,专题报道了咱荣成的生态养殖。
海水养殖是沿海城市的重要收入之一,但过度养殖又往往会对海水造成污染。在荣成市石岛管理区东楮岛村,经历了几十年海水养殖,养殖的数量没减少,收入在增高,海水仍然是一类水质。
此次央视七套《科技苑》栏目组来到东楮岛村,介绍这里的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
原来是这样 这是东楮岛村的新型养殖方式,把海带、牡蛎和海参凑成“室友”。海带通过光合作用给牡蛎和海参带来充足的氧气,产生的碎屑又让牡蛎和海参们大快朵颐;牡蛎和海参呼出的二氧化碳继续给海带提供光合作用,它们的粪便又成为海带绝佳的肥料。三个伙伴形成了一条食物链,共惠互利,既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又能降低海水污染。荣成人的智慧真是让人拍手叫绝!
东楮岛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等技术研发启动于2014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启升带队研究。该项目在宁津东楮岛村建立面积3000亩碳汇渔业试验基地,开展贝藻养殖、海洋牧场构建、低碳养殖技术研究等。经国家海洋局监测,该养殖海域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一类渔业水质标准,并通过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评审下发了备案证书。在专家们帮助下,通过产学研相结合,东楮岛公司逐步建立了参、贝、藻等生态健康复合养殖的新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