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这4点 健康0风险
1 吃得“润一点”
“出伏”之后,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渡,气候逐渐干燥,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与此同时,秋老虎还在发威,“燥”得很,因此要吃得“润”一点!
1. 冬瓜 2. 萝卜 3. 莲藕 4. 洋葱 5. 海带 6. 蘑菇 7. 木耳 8. 芹菜 9. 香蕉 10. 苹果
这10种食物除了可以滋阴润燥,还有稳定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不妨把这个菜单转给家里做饭的人,让全家都吃得健康一些!
2 喝得“多一点”
这个时候稳定血压可以多喝点“药茶”。今天给大家介绍3款药茶,可以说是理气润燥、平稳血压的神器!
这个时间多喝一些荷叶茶,可以降血压、清血脂,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每天取干荷叶9克或鲜荷叶30克左右,煎汤代茶饮,如果再放点山楂、决明子同饮,能更好地降脂、降压。 出伏后多喝点黑茶可以扩张血管、降血压、降血脂,对身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金银花又名忍冬,是清热解毒、稳定血压的良药。而夏枯草有清热去肝火之功效,对于燥热引起的不适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银夏茶是由金银花和夏枯草组成,取金银花9克、夏枯草30克,用沸水冲泡半小时,待温凉后当茶水饮用。
3 睡得“早一点”
出伏后,如果睡眠不足更容易出现血压不稳的情况,进而引发心血管疾病。 专家介绍,晚上11点到凌晨2、3点,是人体的最佳睡眠时间,错过这个时间段,睡眠质量就会大打折扣。一般最好10点半就上床睡觉,特别是凌晨1点到3点一定要入睡,否则对身体损伤较大。
婴儿(0-2岁):11-14小时 儿童(3-13岁):10-11小时 青少年(14-17岁):8-10小时 青年人(18-25岁):7-9小时 成年人(26-64岁):7-9小时 老年人(65岁以上):7-8小时
4 穿得“暖一点”
虽然我们常说“春捂秋冻”,但其实这句话是针对小孩子的,对于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早晚最好加一件长袖“薄衣”。早晚穿衣也有技巧,一定护好脖子、后背、脚部,这些都是血管多的地方,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急剧收缩,引发危险。
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