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海洋与渔业厅、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山东省海洋牧场建设规划(2017-2020年)》。从规划可以看出,威海是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海洋牧场发展的重点区域。 规划指出,全省将着力推进海洋牧场的综合性、生态化建设,创建一批特色鲜明的海洋牧场。按照海洋牧场功能和建设方式,将海洋牧场分为投礁型、游钓型、底播型、田园型和装备型。未来三年,威海市多个海域将建成上述五种类型的海洋牧场。其中,荣成占四种。分别是投礁型、游钓型、田园型、装备型。
下面就带大家了解, 荣成这四种海洋牧场都是怎么一回事~
![]() 依据海区环境生物承载力,以投放人工鱼礁,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为核心,科学布局建设的海洋牧场。到2020年,将在威海初村北部海域、山东湾、阴山湾—泊于、苏山岛、荣成西霞口、爱伦湾、文登五垒岛湾等处建设投礁型海洋牧场,构建渔业资源增殖和生态保护于一体的海洋牧场建设模式。 ![]() 以休闲海钓为核心,注重全产业链、全服务链衔接,打造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和特色鲜明的“海上高尔夫”。到2020年,将在威海双岛湾、小石岛、威海湾、荣成湾、西霞口等地建设游钓型海洋牧场示范项目,创建一批海洋牧场最美渔村、特色小镇。 ![]() 以立体、循环、生态养殖为核心,推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实现鱼虾贝藻参多营养层级科学增养殖。到2020年,在文登南海、塔岛湾、荣成东部、靖海湾、乳山湾海域建设十万亩级田园型海洋牧场。 ![]() 运用现代技术装备,发挥离岸养殖核心特色,在深远海建设以大型智能网箱、深海养殖工船、养殖平台为主要设施的装备型海洋牧场,融合应用养殖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养殖生产的集约化、装备化和智能化。到2020年,在威海褚岛、荣成东部、乳山、文登等海域建设以“深水智能网箱+养殖休闲平台+养殖工船”为主体的装备型海洋牧场。
规划指出,全省将以田园型海洋牧场为主,建设4个生态园,其中威海涉及2个,一个是烟威近海贝海藻生态园,位于蓬莱至威海西部海域,为我省传统的筏式养殖区、海珍品底播养殖区;另一个是位于荣成东部海域的半岛东部“海洋蔬菜”生态园,是我国藻类养殖集聚区。
其实 咱荣成的海洋牧场早已远近闻名! 借此机会, 跟随小编再去看看吧!
![]() 威海长青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工作人员现场介绍山东省海洋牧场观测网建设模式和经验
第一现场9DVR体验馆,游客们亲身感受海底世界的奇妙景观
游客可自主选择功能体验不同项目
在这里,游客可以实地亲眼看到海洋养殖品类
鲍鱼苗养殖及闻名中外的荣成海带
已经建好的国家级海洋牧场平台 威海长青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总面积10万亩,地处寻山街道爱莲湾海域,由威海长青有限公司建设,2015年11月被农业部授予第一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公司创建于1956年,下属企业20余家,总资产20亿元,是集育苗、养殖、加工、科研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先后获批国家首批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全国科技兴海示范基地、全国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山东省现代渔业园区。 20世纪80年代,面对近海资源日益枯竭的严峻形势,公司开启了以苗种繁育、海水养殖、资源修复为主导的海洋牧场建设,全力推动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在苗种繁育上,秉承“科技兴海、以养兴渔”发展理念,与中科院海洋所、水科院黄海所等科研院所密切合作,建立了“国家海产贝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等多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先后承担“863”“973”等国家重点研发项目50多项,培育了“爱伦湾”海带、杂交皱纹盘鲍、“蓬莱红”栉孔扇贝等优质养殖新品种10多种,年繁育海带苗20多亿株、鲍鱼3000多万头、扇贝5亿粒。在海水养殖上,与水科院黄海所深度合作,探索实施了“721”生态立体养殖模式,经过近10年的实践和优化,成功总结出“浅海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并在桑沟湾海域全面推行,亩产经济效益增加2.5倍以上,年固碳量11万吨以上,相当于植树造林15万公顷,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在资源修复上,先后投入1.2亿元,投放方形、三角形等生态型鱼礁16.5万空方,增殖放流鱼虾蟹等苗种2亿多单位,渔业资源得到显著改善,年产出增加30%。目前,公司年养殖产量达40万吨,产值10亿元,所有养殖产品全部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形成了“陆地一个牧场,海上一个牧场,海底一个牧场”陆海统筹的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模式。 ![]() ![]() ![]() ![]()
![]()
![]()
我爱你,大荣成!
给你一个大大滴赞!
综合:威海发布 山东荣成经济开发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