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荣成 专题 旅游 人才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商家 手机版
新闻 新闻 市情 镇区 名企

“荣成信用”闪耀杭州高峰论坛

来源:中国荣成 作者:荣成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7-19
摘要: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指导,新华社和杭州市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一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今日在浙江杭州开幕,荣成市应邀参加会议。 (请在 下进行观看) 本次论坛是国家有关部门,在中国首次建立起的城市信用建设领域国家级的高端对话平台。国家发展改革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指导,新华社和杭州市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一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今日在浙江杭州开幕,荣成市应邀参加会议。

 

 

本次论坛是国家有关部门,在中国首次建立起的城市信用建设领域国家级的高端对话平台。国家发展改革委选择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走在前列的城市——杭州举办了首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络员、28个省(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牵头单位负责同志、302 个城市(含示范区)的负责同志以及信用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论坛。荣成市委领导和信用办的负责人出席了论坛。

 

 

 

 

 

近年来,荣成在贯彻《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方面走在了前列。2016年,荣成市获批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是山东省唯一的县级创建示范城市,也是全国3个县级创建示范城市之一。

本次论坛发布的《中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评价报告2017》显示,全国361个县级市信用等级排名中,荣成市以综合指数77.9,名列第一。在“中国城市信用蓝皮书”《中国诚实信用状况》监测评价报告中,将《荣成市:完善信用体系,力促监管无死角》列为典型案例归纳其中。同时,荣成还获得“城市信用建设创新奖”,成为20个获奖城市之一。

 

县级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

 

 

 

 

围绕强化社会管理、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荣成市从诚信建设入手,推进“以德治市”与“依法治市”相结合。从2012年开始,分别以“诚信建设年”“诚信建设创新年”“诚信建设提升年”“诚信建设深化年”为主题,连续四年持续开展诚信建设主题年活动。2013年,荣成在全省率先启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当时各地成熟的实践不多,没有经验可以借鉴。荣成市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先后组织召开14次专家论证会、研讨会,详细分析评估和规划设计。经过深入创新实践,2014年5月在山东率先建成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了信用信息征集、评价、披露和应用于一体的制度机制,建立起覆盖全部信用主体、所有信用信息类别、全市所有区域和信用产品应用最为广泛的社会信用体系。

 

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座谈会

 

诚信模范表彰活动

 

诚信示范车授牌

 

荣成市所建设信用管理平台,实现了全覆盖
 
 
 
 
 

信用体系覆盖全领域。荣成市搭建了以“四库”为载体的信用管理体系,以身份证号码为基础,建立自然人数据库;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建立党政机关数据库;以统一信用代码为基础,建立社会法人数据库;以行政区划代码为基础,建立村居组织数据库,是国内首个将党政机关、村居组织纳入信用管理的城市。在此基础上,建设了公共信用网,将4个数据库与所有部门单位联网,实现了互通共享。

 
 
 
 

 

 

 

 
 
 
 

信用对象覆盖到所有社会组织成员。依托“四库”,将全市60.1万本地居民、14.3万外来人口、3.5万个体工商户、1.6万家企业、140个部门单位、940多个村居,全部纳入信用管理系统,每个社会组织及其成员,都有了自己的“信用档案”和“诚信名片”。

 
 
 
 

 

 

 

 

 
 
 
 

信用内容覆盖到所有经济社会活动。编制了《社会信用信息征集目录》,对自然人征集遵纪守法、荣誉奖励等240多项内容,对社会法人征集生产经营、商务合作、信贷纳税等150多项内容,对党政机关征集工作落实、政务服务、队伍管理等190多项内容,对村居组织征集班子建设、环境管护、精神文明等80多项内容。共征集基础信息800多万条,各类信用信息70多万条。

 
 
 
 

 

 

 

 
 
 
 

为保证全市信用建设与社会实际的紧密结合,荣成市制定了《荣成市信用“红黑名单”发布制度》,每月一次集中发布“红黑”信息,弘扬奖励守信和惩戒失信,对全市信用建设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

荣成市通过主题活动凝聚共识,通过政府主导实现共建,通过完善制度形成规范,通过真抓实用落地生根,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收效良好,政府公信力和干群互信度大幅提升,群众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6%以上,被确定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山东省投资环境最佳县市。 

 
 
 
 

 

据荣成信用办资料整理

责任编辑:荣成
首页 | 荣成 | 专题 | 旅游 | 人才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商家

Airc.cn鲁ICP备19021707号-2 Airc.net.cn ICP证:鲁ICP备09065580号 技术支持:平台技术由风云软件开发有限公司提供

电脑版 | 移动版鲁公网安备 37108202000325号 图片均来源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立即删除。电话:0631-3882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