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荣成 专题 旅游 人才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商家 手机版
新闻 新闻 市情 镇区 名企

荣成 | 山东好人·每周之星评选启动,快来投票吧!

来源:中国荣成 作者:荣成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7-07
摘要:由省文明办组织的2017年第64期山东好人.每周之星评选已开始,我市有2位候选人。分别是: 助人为乐之星,埠柳镇埠柳村孙吉法老人,耄耋党员义捐十余万报党恩,编号为64110; 敬业奉献之星,上庄镇刘家店村乡村医生于进合,医心一片献桑梓,编号为64413。 投票

由省文明办组织的2017年第64期“山东好人.每周之星”评选已开始,我市有2位候选人。分别是: 

助人为乐之星,埠柳镇埠柳村孙吉法老人,“耄耋党员义捐十余万报党恩”,编号为64110;   

敬业奉献之星,上庄镇刘家店村乡村医生于进合,“医心一片献桑梓”,编号为64413。 

投票截止到7月底,每个IP地址每天可投1次。请众网友点击文章左下角“阅读原文”为这两位荣成好人点赞投票!

    

 

 

耄耋党员坚守清贫  义捐报党恩

 
 
 
 
 
 
 

 

1931年出生,今年86岁的孙吉法,是一名有着59年党龄的老党员。退休后回家乡居住,心系桑梓发展,关爱困难群体,为新农村建设及公益事业捐款捐物,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扬,体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

心怀家乡 助力公益
 
 

2014年,在埠柳村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孙吉法积极出谋划策,积极捐款捐物。自筹资金购置了价值8万元200吨水泥送到工地上,为村路建设提供物资保障。之后,捐出各种花木200余棵,用于为村里绿化美化。

2015年8月荣成市慈善总会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孙吉法从自己的积蓄中拿出8000元捐了出来。后来,又为村里建设捐资1万元。

几年来,合计起来,孙吉法为村子捐款10多万元

2014年度镇级、2015年度市级被评为“诚信示范户”。

 

省吃俭用  善款来之不易
 
 

孙吉法的一次次慷慨捐款,被人认为是个有钱的老头。外人不知道,孙吉法和老伴平时只靠有限的退休金生活,条件并不算宽裕。但他这些年来,一直保持着俭朴的生活习惯,他所捐出的款物,都是平时省吃俭用攒下的。

这么多年来不论是工作还是退休,他几乎没有在饭店里吃过饭。在他看来,粗茶淡饭也能填饱肚子,不必铺张浪费格外多花这份钱。儿子给的养老钱,他从来不乱花,都攒了起来。自家种植的蔬菜舍不得吃,拿到集市上卖攒钱捐资。对别人的大方,对自己的“抠门”,折射出一位老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精神。

因为年事已高,孙吉法和老伴被儿子们送到老年公寓养老。在老年公寓,行走不便,坐在轮椅上的孙吉法老人对采访他的记者说:“今天的美好的生活,多亏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生之年,坚定地跟党走,为社会做贡献,回报党的恩情。”老人朴素的话语,体现出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真挚情怀。 

 

倾情守护六十载  医心一片献桑梓
 

佝偻着微驼的背,提着陈旧的医药包,从青年到老年,一条普通农村医生路,1939年出生今年78岁的于进合老人,走了近60年。

荣成市上庄镇刘家店村乡村医生于进合,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担任乡村医生已经50余年来,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工作,尽心尽力守护着当地农民的身体健康。凭着崇高的医德、精益求精的医术,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共同信赖和普遍赞誉。

 

 

毅然回村

 
 

 

说起于进合的从医路,要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1960年,于进合从原文登医专毕业后,被上庄公社卫生院留用。那时候,村里的医疗条件很差,村民们看病极不方便。刘家店村的老书记于学清也看中了这个年轻有为的小伙子,多次和医院交涉,想让于进合留在本村行医。

 

这让于进合犯了难,个人希望留在乡镇医院,更能发挥专业特长,但当年村里严重缺医少药,赤脚医生基本都是临时培训的,专业院校毕业的基本没有。于进合想,如果自己回村行医,一定能够改变现状,解决村民的燃眉之急。于是,他回到村里,当起了“赤脚医生”。

“人民公社”时期,作为农村“赤脚医生”的于进合,除了看病,他还要参加劳动,兼职过村里小学学生的卫生课、兼职过生产队会计和记账员。身兼如此多的工作,于进合毫无怨言尽职尽责地尽心履行自己应做的工作。

 

 

无愧无悔

 
 

 

1961年,结婚后于进合在刘家店村安了家。这个家日后也成了刘家店的诊所。作息时间不多的村民,常常在于进合刚开始吃饭,就三三两两地登门求医问药,一顿饭放三四次筷子很常见。无论过年过节;无论吃饭、休息;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村民有需要,于进合都会出诊。

记者问:“您抱怨过吗?”于进合说:“那是我的职责,哪能抱怨。”有一次,于进合一边在地里砍玉米秸,一边开了抽水机浇灌麦田。突然一村民跑过来喊道:“进合,锁子刚才砍到手了,快来看看!”于进合一听,放下工具就往村里跑,也不管抽水机还在地里轰轰地响,放下工具就往村里跑,及时处理伤者。  

 

有一次,村民吴夕英操作粉面机不小心被轧伤了腿,伤情严重。家人现扎了担架,担着她去文登中心医院救治。于进合也匆忙收拾了医药包与病人家属一起去文登。于进合与其家人轮流抬着担架,走了七八个钟头。到医院做完手术,家人回家准备钱物,于进合坐在吴夕英的床边看守,一整晚都没合眼。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病人家里各种原因倒不开人,于进合帮着照看是常有的事。

村民锡叔患有肺结核,一个打针疗程60天,每天早晚各打一次。由于肺结核的高传染性,锡叔妻子也不幸感染。几个疗程下来,于进合长达半年时间每天提着医药箱去给夫妻俩打针,一针不落。“难道您就不怕传染吗?”“没想过怕,咱就是干这个的,换了哪个医生都一样。”于进合说。

 

 

精益求精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于进合一贯用高标准要求自己,工作没有丝毫马虎。为精进技术,他从来没有停止学习,自费订阅了各种医学杂志。统计村民卫生信息、研究各种书籍,用过的空笔芯扔了一盒又一盒。每两年一次的业务考试,于进合都认真对待,是考场中年纪最大的,答题速度却几乎是最快的。乡医年审中,他不仅证件资格齐全,分数也很高。提到这些,于进合哈哈一笑:“多考试脑子才好使。”

村民王香因意外事故引发脑疾变成了植物人,需要每天针灸、换食管。家人想请于进合帮忙换换,就不用次次跑市医院那么麻烦。食管需要从鼻子插入引到胃部,是项技术活。于进合在此之前没有做过,一开始没有信心,后来看了医生实地更换,上网查看各种资料视频后,觉得可以一试。结果一次就成功了。直到现在,每次换管都是于进合着手。他说:“只要自己能办的,就尽量办,不会就学。”

 

从医多年,十里八乡都知道刘家店村有个赤脚医生叫于进合,有时周边村的也慕名前来看病。有几年乡村医生短缺,于进合兼职周边的汤家庵、口子后、盛家庵等几个村的医疗服务工作。镇医院打电话给村民做信息调查,村民由于不熟悉号码,不愿意提供个人信息,最后还是于进合协助医院挨个村完成统计。直到现在,于进合依旧骑着摩托车到汤家庵村坐诊。有时去得早了,村委没开门,于进合就在外面抽袋烟等会儿。

忙忙碌碌一辈子,于进合也觉得辛苦。中间有过几家私人医院来请他去工作,工资不低还管住房,他都拒绝了。他说,岁数大了,想好好守着村里这片地。家人考虑到他年岁已高,都劝他退休,于进合却说:“现在还能动,能干一点是一点。如果自己不干了,还得从别的地方调医生过来,大家都不方便。”

 

(据荣成市文明办资料整理)

责任编辑:荣成
首页 | 荣成 | 专题 | 旅游 | 人才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商家

Airc.cn鲁ICP备19021707号-2 Airc.net.cn ICP证:鲁ICP备09065580号 技术支持:平台技术由风云软件开发有限公司提供

电脑版 | 移动版鲁公网安备 37108202000325号 图片均来源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立即删除。电话:0631-3882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