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松面包上的肉松是棉花做的
一眨巴眼儿 2017已过去一半 这期间“谣言”也是花样翻新 在朋友圈里闹得“风生水起” 这半年朋友圈有哪十大谣言 一起来看看吧!
5月下旬,多段浸泡肉松面包上的肉松视频在网上流传,拍摄者来自不同地区,但内容基本一致:买来肉松面包或糕点后,将上面的肉松泡入水中,肉松在水中变成白色絮状物体,拍摄者声称这些肉松其实是棉花做的,并用白色絮状物可用打火机点燃作为证明。
➤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 欺骗指数:★★★★★ ➤ 危害指数:★★★★ ✔ 真相: 国家食药监局的官方微信平台“中国食事药闻”对“肉松饼包棉花”这类视频进行了辟谣:肉松和棉花二者成分不同,口感也存在很大差异,用棉花冒充肉松几乎不可能。
肉松的本质是肌肉纤维,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放入嘴里一咬就会融化,口感松软。而棉花的本质是植物纤维,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是一种不可溶的纤维,虽然看上去也很松软,但嚼不烂。也就是说,真用棉花冒充肉松,一吃就会被识破。
相关专家还指出,视频中所使用的“火烧”鉴别法看似科学,其实也不靠谱。食物可以被点燃是一种普遍现象,因为其中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可燃物。肉松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肯定能够被点燃,跟头发可以被点燃是一个道理,而且还会有一种焦糊味。棉花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虽然可以点燃,但是不会出现焦糊味。
这个谣言视频的传播,导致部分网民对食品安全产生质疑和担忧,甚至相关产品被退货、下架,给一些企业造成较大损失。
表情包是日本人发明,使用要付款 表情包是日本人发明的?每天用表情包会让“日本鬼子”赚很多钱?从现在起作为中华儿女一个表情都不要用了?这个编得有些离谱!
➤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 欺骗指数:★★★★★ ➤ 危害指数:★★★ ✔ 真相: 谣言中举例的这些表情,其实统称为表情符号,俗称"Emoji",词义来自日语中的绘文字(えもじ)。最初的“Emoji”表情确实是由日本人发明的:是由一个叫栗田穰崇的日本人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发明。但它早已被纳入国际非营利机构——统一码联盟(Unicode Consortium)中,统一负责维护和管理。
获得Unicode数据文件和软件的副本以处理数据文件或软件是免费和无限制的 ——也就是说,表情符号并无收费一说,微信的系统表情符号同样免费提供给用户使用,转发这些表情符号就会有人能分钱的说法纯属子虚乌有。
某地出现四个假和尚入室偷肾 某视频内容声称:这是发生在xx的真实事件,近日有四个假冒和尚以高价兑换旧钞票为由,入室将一家四口人麻醉后将肾偷走。视频正是描述这家人出殡画面,令人目不忍睹。
➤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 欺骗指数:★★★★ ➤ 危害指数:★★★★ ✔ 真相: 其实关于“和尚偷肾”的谣言在全国多个地区均出现过,只不过以前是文字版,现在变为了视频版。
这个谣言内容还有很多版本,类似“138个和尚偷肾”、“孕妇产子时被偷摘肾脏”、“团伙偷抢小孩摘取器官”等等,但都已被证实为谣言。全国多地警方的官方微博、微信也相继对此类消息进行了辟谣,表示近期未接到此类报警。
视频中记录的真实情况是,今年6月11日发生在河南省西华县的一起命案:当地一村民因为与村人发生争执,持刀将其全家四口杀害。这起事件与“四个和尚偷肾”毫无关联。
大米是塑料做的 在2月份以来,微信平台上流传着一段两分钟的视频。视频中,一男子不断将一个个塑料袋放入一台机器,经过熔解、拉丝、切割等工序,最终生产出一粒粒状似米粒的白色固体。视频配有文字称,这就是假大米的制作过程。
➤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 欺骗指数:★★★★ ➤ 危害指数:★★★ ✔ 真相: “塑料大米”其实是一个流传很久的谣言了。早在2011年,国内外社交媒体就曾出现过“‘塑料大米'在中国被制造”的谣言,随后,不少网民和专家都指出,所谓“塑料大米”并非被当作食物。只是,近日该则谣言又卷土重来。
塑料行业人士表示,视频中所用的设备是塑料行业中很常见的塑料造粒机,工厂把回收来的塑料放入塑料造粒机,生产出再生塑料颗粒,这些颗粒是再次制作塑料制品的半成品原料,而之所以要做成颗粒状,是为了便于进行储存、运输。
对此,国家食药监总局在其官方微信账号“中国食事药闻”也以专题形式对“塑料大米”事件进行了辟谣。
紫菜是塑料袋做的 从今年2月开始,出现了大量的“塑料紫菜”视频,拍摄者一边把紫菜泡开,一边告诉大家这不是紫菜而是塑料,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些紫菜是假的,有人还用火机烧焦了手里的紫菜。
➤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 欺骗指数:★★★ ➤ 危害指数:★★★★ ✔ 真相: 关于“紫菜是塑料袋做的”这种传闻早在2011年就出现过。媒体采访了营养专家、医生、紫菜养殖户,做过多次相关辟谣。
塑料袋本身含有浓重的化工材料气味,坚韧且不溶于水,在气味、味道上也有天壤之别,入口口感和紫菜完全不同,不可能发生混淆。
而后续经过警方调查,制造、传播“塑料紫菜”人员,其真实目的是通过散布谣言实施敲诈勒索,相关涉案人员也已陆续抓获。
虾头里面有两条白线,其实是白色寄生虫 一个有关虾感染寄生虫的小视频传得挺火。视频中,一个没露脸的人剪开虾头后,用牙签挑出两条细长的白线,视频制作者声称这是虾的寄生虫,并告诫广大网友以后少吃虾,还号召让大家为了亲戚朋友的健康,动动手指把视频传出去。
➤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 欺骗指数:★★★ ➤ 危害指数:★★★ ✔ 真相: 其实类似谣言早于几年前就已出现过,这次的视频只不过是谣言的升级版。
虾头剪开的确会有白线,但这两条白线并不是所谓的寄生虫,而是雄虾的精巢。它们总是1对同时出现,未成熟的精巢无色透明,成熟后为乳白色。不仅对虾有,皮皮虾也有,龙虾也有,而且更为粗壮。虾的生殖腺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完全可以食用。
视频制作者称这类寄生虫叫肝吸虫,视频里的虾应为南美对虾,实际上,目前尚未在南美对虾里发现过肝吸虫,而且肝吸虫在鱼虾肉里寄生时,肉眼根本看不到,需要借助显微镜才可看到,视频里听起来很专业的解释实则是谬论。
“刘明炜”同学的高考准考证又丟了 捡到一张高考准考证,刘明炜,考点在一中,请朋友们转发,让刘明炜联系这个号码151****7258。一定帮他群发一下,这孩子一家肯定急死了。扩散,扩散,别耽误孩子高考!
➤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 欺骗指数:★★★ ➤ 危害指数:★★★ ✔ 真相: 几乎每年的5月底6月初,都会有这样的信息冒出来。从以前的白娅倩同学,到杨雷雷同学,到今年的刘明炜同学。而且同一个同学的所留电话号码还不一样。只是和往年有区别的是,今年高考尚未开始,准考证还未开始打印,“刘明炜”同学的准考证就“丟了”。
就此,教育部门也作出提醒:考生准考证一般在高考前一周予以打印发放,不可能出现“未考就丢”的情况。
那么,每年都按时出现的这种丢准考证谣言,发布者到底抱着什么目的呢?台州市公安局网络警察支队副支队长表示,这类消息的发布者一般都是利用市民的好奇心和同情心,发布诸如丢失准考证等谣言,留下收费电话,一旦市民按电话号码回拨过去,并且按电话提示音操作,则会掉入吸费陷阱。
失踪15年的牟翠翠被“采生折割”强迫乞讨 一段“四肢残疾女子贵州街头卖唱”的视频今年三四月份在网上热传。有消息称,山东省广饶县花官镇的牟家人在反复观看该视频数百次后,认为这名唱歌的残疾女子就是15年前失踪的亲人牟翠翠。
据牟家人称走失前的翠翠是一个四肢健全的正常人,身高在165cm左右。由此网民纷纷猜测该女子系被打残四肢街头乞讨。这种行为自古就被称为”采生折割”,历朝历代都严刑惩治。
➤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 欺骗指数:★★★ ➤ 危害指数:★★★ ✔ 真相: 家住贵阳白云区的聂女士来到龚家寨派出所报案,称其就是新闻报道视频及图片中的街头卖艺女子,但并非山东失踪女子牟翠翠。
经过调查,聂女士自小在贵州省长大,从未去过山东省,其出生先天四肢残疾,长期在贵州各地街头唱歌卖艺谋生,相关报道视频及图片是其于2016年7月份在贵州省遵义市丁字路口熊猫厕所对面街头卖艺时被网民所拍。
据聂女士所说,现场还有她三个朋友一起。相关街头卖艺均是其自愿行为,并非网传所说被“砍断四肢”强迫“乞讨”等情况。目前,贵阳警方已采集DNA样本比对,结果确认贵州街头卖唱女子与牟翠翠家属无亲缘关系。
雄安新区系列谣言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的消息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雄安新区的设立,客观上给当地的土地使用政策、地区发展经济等将带来巨大变化,所以伴随这一社会热点话题,一系列不实传闻也传播开来。下面在真相部分,我们一起盘点下相关谣言。
➤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 欺骗指数:★★★ ➤ 危害指数:★★ ✔ 真相: 1、男子卖房悔恨跳楼? 朋友圈中流传出一张男子因雄安新区设立前就卖房导致悔恨之下坠楼身亡的图片,并被冠以“雄安第一跳”之名。经查,死者杨某是自杀,其生前所在房屋为租赁房屋,杨某在保定没有房屋买卖和交易行为。网传“雄安新区卖房跳楼”为谣言。警方已依法给予造谣者行政拘留10日。
2、“87家央企将迁往雄安新区”? 4月8日,对于央企要搬迁至雄安新区的传言,在由中国发展网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新常态经济发展高层论坛暨2016“发展中国年度人物”盛典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回应称:“谣言不能信,有的企业已经表态将搬至雄安新区,是企业的自主行为,未来相关规划还要做。”
3、保定6月起实行购车摇号? 媒体记者采访了保定市公安局的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表示,该局未接到类似的文件通知,如有相关政策性变动,政府会向社会公布。
4、河北安新县出现“尹庄村搬迁补偿明白纸”? 4月4日,中共安新县委宣传部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安新发布”中辟谣称:“目前安新县未制作发放相关内容的明白纸。4月8日,警方已依法给予造谣者行政拘留5日。
5、“首都第三机场将选址在保定徐水区”? “保定网警巡查执法”在其官方微博上用诙谐的语气辟谣称:“这也太假了!造谣者平时不看新闻吗?字体P的一点水平都没有。第二机场还没建好,就弄第三机场?建机场真心不是建公交站,说建就建。”
小孩溺水不超1小时,用“倒背法”可救活 传言从河里救出两名溺水幼儿,孩子已没有呼吸,村民就用当地特有的急救法,攥着孩子双脚,倒背着孩子跑步。几分钟后,小男孩吐出几口水来,哇地一声哭了。又跑了起码十分钟,小女孩也从死神的手中被拉扯了回来??
➤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 欺骗指数:★★★ ➤ 危害指数:★★ ✔ 真相: 相关人民医院急救科医生表示:这种方法没有科学依据,不应该提倡。
“倒背法”是一种南方农村常见的土办法,对于刚发生溺水、心跳呼吸尚未停止的孩子确实有一定效果。施救者在奔跑过程中,通过肩膀挤压溺水者的腹部和胸部,把肺里和腹部的水挤出来,最终重建呼吸循环,但成功的前提是孩子溺水时间很短,心脏没有出现骤停。
如果溺水时间较长,心跳呼吸已经停止,还一味的用倒背法,反而可能影响救援。因为人体内的氧储备极少,呼吸完全停止后只能维持机体6分钟的代谢,如不及时恢复呼吸,心跳就会停止,脑细胞死亡,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
来源:央视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