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预防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和千家万户的幸福,残疾预防需从这些方面做起。
我们身边常见的致残原因有哪些?
我们身边常见的致残原因有三大类:一是遗传和发育因素;二是环境和行为因素;三是伤害与疾病因素。这三类因素交叉作用,造成残疾。 残疾分为先天性残疾和后天性残疾。导致先天性残疾的常见原因有近亲婚育,遗传因素,子宫内发育缺陷,父母吸毒、吸烟、嗜酒等不良行为,妊娠期患某些疾病、服用不当药物,生产中胎儿缺氧、损伤等。后天性残疾也称获得性残疾,导致后天性残疾的因素主要有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如乙型脑炎、麻疹、糖尿病、高血压、精神疾病等;意外伤害可以导致残疾,如交通事故、工伤、辐射和其他伤害。
2 为什么残疾预防要抓“早”?
在残疾预防中,如果注意抓“早”就可以有效避免残疾的发生和发展。所谓抓“早”: 一是强调做好一级预防。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发展中国家引起残疾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不良、传染病、围产期保健差以及各种事故,这些原因造成的残疾占全部残疾病例的70%左右,可见抓好一级预防是多么重要。 二是早期发现。对于已发生的可能致残的伤病,要尽早发现、尽早诊断、积极治疗和训练,尽量避免发生残疾。 三是早期干预。残疾一旦发生要早期进行康复治疗,调动残存的功能,尽可能不要造成障碍或尽可能减轻障碍程度,逐步提高患者生活、学习、工作及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3 近亲结婚有哪些危害?
我国婚姻法第六条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这符合优生原则,因为近亲结婚非常容易生出先天残疾的孩子。据统计,在近亲结婚的后代中,各种先天性残疾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患先天性遗传病的人,其父母为近亲结婚的比例占37.5%,近亲婚配所生婴儿的先天性残疾患病率为41.6%。所以预防残疾就应杜绝近亲结婚。
4 怎样预防疾病致残?
人类所患疾病通常分为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 常见的容易导致残疾的传染性疾病有: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可引起肌肉萎缩、肢体畸形;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可影响脑功能,引起失语、强直性瘫痪、智力障碍、精神失常等;沙眼也是一种传染病,可以影响视力,重者致盲;还有许多传染性疾病如麻风病、麻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都可能致残。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关键是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主要措施是:锻炼身体,加强营养,预防接种,提高人群的免疫力,免受传染病的侵袭。预防传染性疾病的三个重要环节是: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常见的容易导致残疾的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可导致偏瘫、糖尿病可致视力残疾和截肢、帕金森病导致身体运动障碍,还有老年性痴呆等疾病导致智力下降。预防非传染性疾病致残,首先要树立爱护身体的意识,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此外还要有合理、科学的健康饮食,保证每天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摄取低热量、低盐、低糖饮食;坚持每天适量地运动如慢跑、游泳、散步等;戒掉烟酒、毒品,改掉药物依赖等不良行为;如身体感到不适或有症状出现时,应尽早到医院诊断、治疗和康复;遵医嘱进行血压、血糖、血脂等方面的监测;按时合理服用药物,避免并发症和残疾的出现。
5 怎样避免家庭意外事故致残?
在家庭中发生意外伤害,甚至导致死亡的惨痛例子有很多,关键是人们常常疏忽了一些家庭中的不安全因素。在家庭中,有几个需要加强的“保安区”: (1)阳台和窗台。如:有的孩子爬上阳台观望街景,却不幸从阳台上掉下来;甚至还有成年人在阳台上晒衣服或在窗台上擦玻璃时,由于身子探出太多,失去重心,而从阳台或窗台边翻落下去。阳台和窗台是“事故多发区”,也就是每个家庭需要重点保安的地区,特别是有小孩的家庭,千万不可大意。 (2)厨房。厨房有火源,是防火“重地”,像煤油、汽油等一些易燃物品都不宜存放在厨房内,在煤气炉上煮饭熬汤时,必须有人在场,以防溢出的汤水将火熄灭后致使煤气溢出,时间一长就会导致中毒,一旦碰上火星,就会引起火灾。 (3)房前屋后的马路、湖边、河边等。小孩的好奇心都很强,喜欢在马路、湖边、河边等地观望玩耍,甚至蹦跳、打闹,这很危险。要加强对这些地方的安全防护,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抽烟者周围。每年都会有相当数量的家庭由于抽烟不慎而引起火灾。有人喜欢躺在床上抽烟,弄不好就会引起火灾,所以要严加防范。 (5)家庭“带电区”。家庭中有各种电器,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应该加强安全用电的观念,多学习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以减少由电引来的触电和火灾。
6 怎样避免少年儿童交通事故致残?
造成交通事故的基本原因是人、车、路、环境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其中人是主要因素,人包括车辆驾驶员、骑自行车的人和行人等,而少年儿童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致残,甚至造成死亡。 少年儿童活泼好动、反应快,但生活经验少,缺乏交通安全常识,不了解机动车的危险性。在少年儿童交通事故中,年龄较小的儿童以突然跳出而引发的事故较多,年龄稍大的儿童多因在马路上追逐、骑自行车或爬车、吊车等而发生交通事故。因此,驾驶员应掌握不同年龄儿童的特征,尽早采取不同的措施。对年龄较小的儿童要注意观察其动静,要防止他们因捡拾玩具或其他东西突然蹿上公路,也要防止他们因奔跑收不住脚而冲向公路;对年龄稍大的儿童,要防止爬车、吊车,在下坡处玩滑轮车或骑自行车而导致车辆相撞。家长、幼儿园和学校要加强预防交通事故致残的宣传教育,学龄前儿童必须由成人带领乘车和过马路。
7 怎样避免工伤事故致残?
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个人伤害、急性中毒事件称为工伤事故,近年来有高发趋势。为了避免工伤事故发生,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避免不安全行为。如操作错误,使用不安全设备,接近或进入危险场所,攀、坐不安全位置等。 二是避免不安全状态。如设备在非正常状态运行,防护、警示装置缺乏或有缺陷,生产场所环境不良,安全通道狭窄等。 三是加强个人防护。要通过宣传提高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企业要根据作业环境的危险程度选择适合的个人防护用品等。 四是制定并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从源头上杜绝工伤事故致残。
8 哪些职业环境容易导致残疾发生?
每个工作人员都处在一定的职业环境中,有些职业环境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就容易导致员工发生残疾。 职业环境致残因素可概括为7类:①化学性因素,如有害化学物质引起中毒或职业性肿瘤。②生产性粉尘引起的矽肺等呼吸系统疾病。③物理性因素,如电离与非电离辐射、噪音、振动等引起的眼部疾病、耳聋、振动病等。④生物因素,如工作中密切接触微生物、寄生虫或携带病原微生物的动物而致的感染等。⑤力学因素,如手工重复操作或重力负荷等引起的慢性肌肉、骨骼疾病或工伤。⑥心理社会因素,如精神紧张,或工作安排不当等引起的疾病。⑦职业性外伤等。
9 常见的哪些毒性物质可以致残?
药物、酒精、各种有害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农药等均可以致残。滥用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可导致耳聋;酒精和过量镇静药物可引起感觉、情感、智力的改变;“反应停”药物曾在世界上造成了一次新生儿短肢畸形灾难性的流行,致残者多达万人以上;儿童生长发育时期,中枢神经系统对铅的毒性作用非常敏感,汽车废气中含铅量高,儿童血铅水平高于600微克∕升是一个危险信号。铅中毒主要表现为学习能力减弱,智商降低;一氧化碳中毒可使大脑缺氧,出现偏瘫、失语、失明、继发性癫痫等;砷中毒可导致肢端坏疽;地方性氟中毒可导致氟骨症,造成四肢关节和脊柱的疼痛、变形、僵直,患者劳动能力基本丧失,还有许多其他毒性物质达到一定量或接触时间过长也可致残。
10 在意外创伤中如何搬运伤员?
在地质灾害、运动损伤、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中,搬运伤员的方法关系到伤者是否发生残疾和残疾程度,甚至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伤病员在现场进行初步急救处理和随后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必须要经过搬运这一环节。外伤后的很多残疾是由于不适当的搬运方法造成的,尤其是在脊柱损伤后,不正确的搬运可造成或加重脊髓的损伤。怀疑脊柱损伤时,一定要用硬担架,3~4人同时搬运,一人托伤者的肩胛骨并固定头部,其他人分别抬躯干、臀部、下肢,必须将伤员平直地抬到担架上,确保伤者脊柱保持平直状态。
当然,除了树立和加强预防意识,给已经身患残疾的人士多一些关爱和尊重,也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对于残疾人来说,有一种幸福叫拥有和健全人一样的尊重。
前不久,有一则视频在网络上得到众多网友的热心转载,内容是一位热心的公交车司机,对上车的盲人及导盲犬所做的暖心举动。对于尊重残疾人的权益,给予帮助,这个小视频表达得极为充分——
一个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与尊重,体现着这个社会的人性温暖和文明程度。只有社会每个人对残疾预防都足够重视和了解,才能真正减少残疾发生,帮助残疾人士。让我们共同加入这项社会事业中,共同推进全民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