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有个荣成,荣成雄踞胶东,荣成三面临海,海给荣成驾起金翅金鳞的龙……”对于很多荣成人来说,这首《荣成是条龙》并不陌生,歌曲赞美了荣成的美好风光和经济发展气势,尤其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几乎是家喻户晓,并且一度唱响全国,唱向了世界。
而这首歌曲,正是出自1991年荣成首届渔民节上,在之后的几届渔民节庆典中,也是重要的演出曲目,成为了荣成人难以忘怀的记忆。荣成因海而兴,渔民节则是一项富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俗节日,在威海建市的三十年中,依然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1991年4月20日 “双龙舞”即将开始表演。武盛斌摄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谷雨节对于渔民来说,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相传,在我国北方沿海一带,渔民过谷雨节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到清朝道光年间易名为渔民节。时至今日,富裕起来的荣成渔民,在谷雨这天,隆重举行“祭海”祈福的活动,向海神娘娘敬酒,祈求海神保佑,出海平安,鱼虾丰收。
在1991年4月20日谷雨节这天,首届由政府主导的渔民节,在石岛管理区大鱼岛村拉开了帷幕,当时的荣成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以及众多中外客商聚集在这个渔村,一同参加了这场盛会。
1991年4月20日 荣成市首届渔民节在石岛镇大渔岛村举行隆重的开幕仪式。武盛斌摄 “当时的场面非常热闹,主要进行了迎接出海船员上岸、祭海仪式、文艺演出,以及引导外宾参观渔村等环节。”现任大鱼岛村委会民政办主任的王远利参与了当时的活动,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并且还保留着几张有些泛黄的胶卷相机拍摄的活动照片。
王远利向记者展示他收藏的首届渔民节盛况的图片 据王远利介绍,当年他的父亲在市文化馆工作,并且是中国舞蹈家协会山东分会、中国音乐家协会山东分会的会员,在首届渔民节中,他担任了演出活动的导演。当年,老人根据渔家的生活特点,编排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歌舞,而当时正在大鱼岛村委会任职的王远利,也参与到了节目解说词的撰稿,最终呈现出了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同时也向外界展示了渔民的风采和全市渔业发展的成果。
1991年4月20日 “双龙舞”即将开始表演。武盛斌摄 活动当天,与会的中外嘉宾被部分渔民代表邀到家中做客,同饮同乐、共庆佳节。渔民的朴实、热情,也给嘉宾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很多村民和接待的外宾成了朋友,并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始终保持联系,如同亲人一般。”王远利回忆道。
借力于荣成首届渔民节成果,荣成市也加快了对外开放步伐。1992年4月20日至21日第二届渔民节正式更名为荣成国际渔民节。1993年后,举办时间改在每年7月24日至28日。第四届确定为每三年举办一次。至今,荣成国际渔民节已举办过六次。
1992年第二届渔民节在石岛流口海边的盛况
在2008年8月渔民节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事实上,荣成市之所以将首届渔民节选址大鱼岛村,除了该村是地道的渔村,有着浓厚的渔家文化氛围之外,那个时候的大鱼岛村,早就以“海上大寨”而闻名遐迩,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渔业先进单位”称号,在国内外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渔业生产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为全国百强村之一,其发展成就中外聚焦、人所瞩目。
“当时,远洋渔业刚刚起步,大鱼岛村拥有的两条远洋渔船,也是全省仅有的。”年近六旬的大鱼岛村渔民王永忠,当时在村办企业大鱼岛远洋渔业公司办公室工作。他说,当年整个村办企业中,拥有远洋、近海、小船队等共计120条左右,此外还拥有养殖场,渔业发展得红红火火。
在首届渔民节中,政府通过这种文化搭台的形式,让更多的中外客商,认识和了解了该村以及全市的渔业发展情况。“那个时候就有‘文化搭台 经济唱戏’的口号,也的确为当时该村的渔业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王永忠如是说。
根据相关的统计数据,首届渔民节期间,荣成市共签订兴建合资或独资企业合同11项,合同利用外资额1029万美元,利用外资在百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5个,占45%;签订兴建合资或独资企业协议9项,协议利用外资673.5万美元。
首届渔民节的成功举办,顺应了渔民心愿,满足了渔民对文化生活的渴望,让荣成名声在外,同时也为了增进与国内外的文化交流,让更多的外地人、外国人深刻认识到了荣成这个渔业大市。为了更好地扩大活动规模,更好地叫响荣成渔业的品牌,自1992年4月20日起,更名为荣成国际渔民节,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渔家妇女用100斤面粉亲手制作十个大馍馍,摆放在祭品台上,以慰祭大海。 因为渔民节的成功举办,其筹办经验也被周边地区广为借鉴,如日照的太阳节等,就是参照了荣成的经验。
时至今日,虽然难见当年渔民节的盛事,但是作为荣成沿海的渔民来说,谷雨期间渔民祈福的民俗活动从未间断过,年年都在进行,年年都会吸引众多媒体、拍客前来采访、拍摄,抢抓这一民俗活动的第一手资料。
“身为渔民,我们祖祖辈辈以海为生,把谷雨节的祈福活动看得非常重,每年都会举行,从来没有间断过。”现在的王永忠,不仅是一名渔民,还是一家船舶管理服务公司的负责人,在今年的谷雨节当天,和往年一样,由他发起并组织了祈福活动。一位拍客主动对其进行了全程拍摄,并将视频发布到了网上,点击量短时间超过1.6万次。
不仅如此,在今年人和镇院夼村举行的渔民开洋、谢洋节暨谷雨祭海祈福仪式上,除了拍客,由于规模相对较大,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媒体记者前来采访,成为关注的焦点。同时,在宁津东楮岛村的谷雨祈福活动中,还吸引了外地摄影爱好者以旅游包车的形式前来集体拍摄,把这一富有特色的渔家民俗活动,当成重要的创作素材。
谷雨祈福,虽然是一项渔家民俗文化活动,但是在传承的过程中,又融入了诸多现代化的元素,不变的则是渔民们始终虔诚的心。而这,也正是该民俗活动的魅力所在。
作为举办荣成渔民节的重要倡导者,时任荣成市委书记张执政,虽然现在已经年过七旬,离开荣成也有20多年,依然对渔民节有着特殊的情怀。他曾说过,每年回老家探亲都感叹荣成发展带来的巨变,发展的同时如果能把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保留并发扬光大,那么荣成的城市个性会更加鲜明突出。
转眼间,威海建市已经30周年,首届荣成渔民节也已经过去了26年。在这期间,荣成渔民节在文化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将荣成推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一张闪亮的名片。 今日荣成记者 王志强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荣成渔民节之歌》
来源:今日荣成快报 |